新竹市民你怎麼不森77
距離投票雖然還有半年,但刻意在坊間散布錯誤資訊、甚至濫用公共資源配合作秀,或是搶搭順風車「刷存在感」的人,漸漸出現了。
不過,這些人一點都不值得尊敬,他們一談到新竹市政府,就是批評謾罵,就是忙著在臉書長篇大論,然後下贊助帶風向,他們的眼裡始終看不見勤奮付出、勇於突破的市府同仁,而就是這樣的結構,阻礙新竹市大尺度的改變和進步。所以,新竹市民你怎麼能不森77?
新竹市民值得也應該擁有更多「選擇」的,只是過去十幾年來的政治環境,讓市民忘了,原來自己有資格選擇,不是默默承受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新竹轉運站的啟用時間,比原訂整整晚了一年。
許明財前市長任內規畫興建的轉運站,是座「水泥孤島」,前後站只有一條漏水、陰暗的地下道相通,開口居然還是「大客車行駛專用道」,至於轉運站周邊,則是滿滿的紐澤西護欄,貿然啟用,就是一場災難。
地方聲浪要求即刻上路,但市府團隊挺住壓力,先是邀請府外相關專家學者重新「抓漏」,再積極向中央爭取改善經費,同時不厭其煩地向地方民代、仕紳與民眾溝通,改變了新竹轉運站的命運。
不僅前後站地下道徹底翻修,還增設兩座無障礙電梯,地下道開口一邊延伸至站內,另一邊則是小公園。前陣子,鮮黃色的地景藝術兼雨遮也正式啟用,讓市民多等待一年的工程,終於讓交通接駁、城市美學及人本優先,畢其功於一役。
我印象很深刻,轉運站啟用的第一天,因為交通動線指引不夠到位,加上市民交通習慣被迫改變,造成市民不滿。當天清晨五點多,我和沈副市長、交通處倪處長,歡欣地送出第一班新竹客運,接著,就是面對誤闖車道或逆向行駛的市民毫不客氣地開罵,還有抱怨地下道太長的通勤上班族:「以前只要摩托車停前站就可以搭車,現在還要多走這段路。」
這些不滿或抱怨,是因為生活習慣被迫改變,但為了城市整體發展,像是站前交通壅塞的改善、鼓勵市民步行(地下道全面翻新),和轉運站周邊景觀的提升,時間久了,大家慢慢就能接受,寧可犧牲過去習以為常的便利,也要加入這座城市的改變。
新竹綠園道的微笑溜滑梯,還沒做完,就被酸像是「墓塚」;隆恩圳景觀改善工程還未竣工,造型獨特的水草和芒草欄杆,就被抗議「又醜又危險」,主張換回原本的「白鐵仔」,甚至誣指人工草皮造價高達6千萬(實際為180萬,約占總工程經費3%),但市民的回饋、使用的人潮才是最真實的;曾幾何時,還有議員用「實踐幫」影射市府團隊和那一群勞心勞力,努力改造這座城市的老師們,有不當的利益關係,這樣的問政習慣和只要接近選舉就失去人性的政客,新竹人,你怎麼能不森77?
#森7的對象要搞對 #給辛苦的公務員掌聲 #努力向中央討錢 #新竹市3年半的改變打趴過去十幾年 #不要再酸我只會護航 #我護航的是認真的公務員 #我厭惡的是傲嬌的佛地魔